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世界地球日 | 遥感影像,描绘生态保护修复奇迹!

发布时间:2024/04/22 来源:新华报业网

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自然资源部确定2024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年来,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涌现出一批优秀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有力推动了美丽江苏建设。

我们从中挑选了三个典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借助馆藏历年遥感影像图,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生态修复过程的演变。

1.jpg

幕燕滨江风貌区,位于南京主城长江以南,岸线长约5.7公里,总面积达708.4公顷,江边崖陡壁峭,两桥卧虹横飞,汇集了燕矶夕照、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观音阁、达摩古洞等风景资源。

自古以来,幕燕滨江风貌区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清初定名的“金陵四十八景”中有燕矶夕照、永济江流、嘉善闻经、达摩古洞、化龙丽地、幕府登高六景位居于此。

幕燕滨江风貌区

曾经的矿坑砂场

燕子矶片区曾经是南京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1950年之后,以南京白云石矿为代表的众多采石场在此集中建设。

2.jpeg

▲1995年的燕子矶片区。采砂船只络绎不绝,往来繁忙,几乎占据整个江面。幕府山也遍布不同规模的矿坑砂场。

半个世纪以来,开采了10多亿吨矿石,幕府山主峰从205米下降到186米,形成了相当于30个足球场面积的采石宕口。长江岸线遍布化工企业,长期工业排放严重影响生态环境,造成土壤污染,破坏长江水质。

3.jpeg

▲将近50年的开山采石,把原来海拔205米的最高峰北固峰,一年一年削低,留下很深的白云石矿坑。

幕燕滨江风貌区

如今的绿色氧吧

为了维护长江生态系统和幕府山脉的完整性,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南京市人民政府于1998年12月全面停止开山采石,启动幕府山植被恢复工程,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扎实推进风貌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4.jpeg

▲1998年12月全面停止开山采石。2000年规划建设幕(幕府山)燕(燕子矶)滨江风貌区。2012年的遥感影像图显示,幕府山已呈现一片绿茵茵的植被。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通过设计实施全新的填土覆绿法、凿石挖槽法、轮胎织网法、景观再造法等多种复绿方法,共修复面积近30万平方米,消除近4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种植各类乔木灌木约283万株;新建绿道和慢行系统约20千米,修护约5千米长江生态护岸,保护长江燕子矶段四个水厂饮用水源地水质,增加恢复湿地水系约13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约80万平方米。

5.jpeg

▲2023年遥感影像图显示,经过数十年的复绿疗伤,让受灾山地重披绿装,重现生机,植被覆盖率得到显著提升。

南京还充分挖掘幕燕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自然资源,建成五马渡广场、长江观音景区、达摩古洞、燕子矶景区等一批文化旅游类配套服务项目,修缮和保护了观音阁、乾隆御碑、达摩古洞、渡狮石、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等10余个历史文化景点,并开辟了长江旅游观光新航线,打造了全长3.5公里的“江景樱花带”。

6.jpg

图片来源 | “金陵瞭望”公众号

从生态修复到绿色发展,从数十年的复绿疗伤到再造彰显文化特色的文明景观,南京正以江河为轴,徐徐铺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新画卷,讲好新时代“南京长江故事”,努力保护好、传承好长江文化。

7.jpg

太湖三山岛,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东南的太湖之中,由一大二小的山岛组成,主岛名为三山,其余分别为泽山与厥山。

此岛屿作为淡水岛屿湿地的典型代表,不仅是全国唯一以村级单位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也是全国唯一以社区参与共建的国家湿地公园。其占地面积约为1.13万亩,其中湿地面积达到7748亩,湿地率高达68%。

太湖三山岛

被遗忘的太湖孤岛

三山村(岛)是太湖中的一个小岛,面积2.8平方公里,岛民800多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直到本世纪初,岛上没有电、没有电话、没有公路,村民人均年收入仅3000元,村级收入几乎为零。

8.jpeg

▲1995年4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认定三山岛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并传承岛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001年1月28日三山岛成功实现通电,成为苏州市乃至江苏省最后一个通电的村庄。依托优美的环境和生态资源,三山岛开始发展旅游业。然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也给三山岛带来了新的烦恼,一个只住着800多人的小岛上一年游客量30多万,垃圾多了,污水也多了起来,生态环境日渐恶化。

9.jpeg

▲2001年1月28日,三山岛成功实现通电(江苏省最后一个通电的村庄)。通电后的三山岛大力发展旅游业,随之而来的垃圾污水问题日益严重,对岛上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压力。

太湖三山岛

焕新颜的太湖“小蓬莱”

2007起,为解决太湖水质污染问题,维护湿地生态健康,三山岛以属地投资为主,注重自然修复,减少人工干预,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修复。通过实施底泥清淤、淤泥填出水面后夯实并加固、种植柳树和芦苇等措施,营造复合型围堰,达到防风减浪、抵御蓝藻、提升水体透明度的效果。

10.jpeg

▲2013年遥感影像图显示,三山岛湿地正在开展科学生态修复,净化水质成为拦截蓝藻的生态屏障,也为鱼虾等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环境,成功将湖泊生态系统从藻型修复成草型,累计修复各类湿地面积3000亩。

2019-2022年,围隔内水域的浮游植物密度降低了13倍,水体透明度提升了300%,水体总氮降低了49.86%,总磷降低了11.11%。水质常年维持在II类,恢复水生植物12种,发现鸟类17目49科177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

11.jpeg

▲经历了大规模拆除养殖网并形成复层围堰,创新打造国家级湿地公园。2023年的遥感影像图,三山岛已展现出太湖“小蓬莱”的美丽风貌。

多年来,三山岛的自然生态得到了平衡,发展经济的同时对太湖实现了零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被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所列为“太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作用机理及调控与恢复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基地,成为区域湿地保护修复的典型示范,为苏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提供亮点。

12.jpg

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徐州市主城区西北部,因与九里山组成“湖光山色”而得名,由庞庄煤矿采煤塌陷地而形成。

湿地公园总面积250.62公顷,其中湿地总面积166.49公顷,湿地率达66.43%。湿地类型有河流湿地(永久性河流)、湖泊湿地(永久性淡水湖)、沼泽湿地(草本沼泽)、库塘湿地四类。

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

昔日生态“疮疤”

庞庄煤矿自20世纪80年代便出现采空塌陷,至2008年初已达31.2平方公里。这些大大小小的塌陷地因常年积水,成了一个个深深浅浅的水塘,周边杂草丛生,一片苍凉。矿区周围良田废弃、民房开裂、交通中断、村庄迁移,像一道伤疤,横亘在徐州北部。

13.jpeg14.jpeg

▲庞庄煤矿经数十年的地下开采,造成地面的塌陷,至2008年初已达31.2平方公里,导致矿区周圈良田废弃、民房开裂、交通中断、村庄迁移。

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

今朝只此“青绿”

在九里湖所呈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背后,是一系列专项生态恢复工程,提升各类湿地生态功能。通过精准施策,已栽植各类水陆、沼泽植物共计1500万株,为湿地鸟类、陆生鸟类、鱼类及其他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同时,九里湖还采取了人工干预措施,包括小北湖湖滨带湿地、西湖湖滨带湿地、西湖西侧退塘还湿及东湖湖滨带和鸟岛区域的生态恢复工程,这些举措累计恢复了动植物栖息地面积达45公顷;对湖滨带驳岸进行了生态化改造,成功塑造了浅滩、沼泽、小水系等生态驳岸共计37公顷,累计自然生态驳岸恢复长度达到8.6公里,有效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提升,为鱼类、两栖爬行类动物等创造了理想的生存空间。

此外,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还积极推进梳理水系、提升水质、保护水源等工作,实施了水系贯通工程,成功将故黄河水引入九里湖进行补水,为湿地生态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7年6月,九里湖成功通过国家林业局的综合验收,同年12月正式命名授牌,成为“国”字号国家级湿地公园,被誉为全国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的示范性项目。

15.jpeg16.jpeg

▲从2012年与2023年遥感影像图的对比分析可以明显看出,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一直在持续加快建设步伐,取得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由昔日采煤塌陷地到如今湿地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国家湿地公园,历程艰辛,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经历了采煤塌陷地——近自然湿地——自然湿地的恢复过程和演替过程,走出了一条独具九里湖特色的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模式,具有保护与修复的典型性,成为江苏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一大特色,也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的示范性项目,同时还成为全国煤矿工业基地类型湿地公园与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的样板。

资料参考: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网站、苏州市人民政府网站、交汇点、苏州日报、我苏网等